省住建廳帶領專家組赴三原縣調研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
5月22日上午,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孫眾志帶領專家組赴三原縣新興鎮柏社村調研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咸陽市政府副市長、三原縣委書記李華林陪同。
孫眾志帶領專家組深入楸樹掩映,風景怡人的中國傳統村落柏社村,實地查看柏社村地坑窯保護發展情況,與部分村民親切交談,并在地坑窯院內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工作的意見建議。
座談會上,來自文旅產業開發、環境藝術設計、城鄉規劃、建筑設計、教育、新聞等多領域的十余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結合各自專業,對柏社村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及未來發展規劃進行了交流發言。專家組一致認為:柏社村具有突出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區位優勢;225個地坑院和5萬株楸樹林等歷史要素共同承載著傳統居住文化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居住理念,柏社村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村落范本;柏社村具有1600多年的悠久歷史,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形成了陜西省傳統居住建筑的天然寶庫;革命戰爭年代,柏社是通往革命根據地照金、馬欄、延安的咽喉要地,紅軍和八路軍均在柏社設有秘密交通站,大批青年志士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加入了革命隊伍。專家組提出應深入挖掘柏社村潛在的價值,在保護其原真性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開發利用,可采用文商旅融合發展的經營模式,文化為主導、生活服務設施為輔助,面向廣大青少年,設置文化、教育、生態體驗融合發展的基地,如開展農業科普教育,古建筑科普教育,傳統文化科普教育、紅色文化學習基地等等。將中小學學生的第二課堂搬到自然中,搬到傳統村落中,讓孩子們走進歷史,貼近自然,感受鄉村,豐富科學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孫眾志強調,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是一項長期且系統的工程,各級各部門要樹立可持續保護發展的理念,將柏社村的發展定位置于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大背景中,及時梳理座談會專家組的意見建議,統籌資源要素、找準發展定位、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科學規劃布局、動員多方力量、打造特色亮點,將傳統村落保護與文化傳承、文化建設、文化教育相結合,高標準打造柏社地坑窯文化特色品牌,帶動當地百姓共同富裕,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總目標。下一步,省住建廳將組織專家團隊持續跟進,加大技術支持力度,堅持設計下鄉設計入戶,提升柏社村保護和發展能力。
李華林對省住建廳和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表示感謝。他表示,三原縣將認真研究專家組意見,深入挖掘柏社村歷史文化底蘊,在保護現有特色村容村貌的基礎上全力提升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讓柏社地坑窯煥發出新的光彩。
省住建廳村鎮處負責同志,咸陽市住建局、三原縣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三原縣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廳村鎮處供稿)
責任編輯/何蓉
原文鏈接:http://js.shaanxi.gov.cn/zixun/2022/5/115866.shtml?t=2006
[免責聲明] 本文來源于網絡轉載,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